校友情怀

知名校友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校友情怀 > 知名校友 > 正文

刘燕平校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08-12-10    点击量:

   

 

    刘燕平(1932~),女,绥德县名州镇人,生于北京。原绥师27班学生,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小时候随父母由北京回到家乡绥德。在这块黄土地上,陕北民歌伴着她成长,使她与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她的一生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燕平就读于绥德师范附属小学。1942年她被父亲爱国将领刘杰三送到延安自然科学院预科班学习。期间正是贯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时候,文艺事业如久旱逢甘露,蓬勃发展。燕平被调到西北文艺工作团当演员。当时团里要排《白毛女》,时年13岁的燕平饰黄母,她尽量地去揣摩黄母坐享其成、阴险、狠毒的心理,得到同志们的认可。后来又在《白毛女》中饰演善良的王大婶。并参加《兄妹开荒》、《军民关系》和秦腔《串龙珠》(饰花云夫人)、《三回头》(饰吕荣儿)、《血泪仇》(饰东才妻)等剧的演出,除此外她们还要演唱民歌、道情。

    文工团工作是十分艰苦的,经常要跟随部队到前沿阵地演出,有时急行军,有时越过封锁线,翻过座座陡立的山峰,穿行晒烫的沙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她虽然是团里年纪最小的,但她很坚强,告诫自己绝不能掉队,咬紧牙关,随队前进。1948年黄龙山反击战开始,文工团的女同志全部参加战地医院的救护工作,为伤员查体温、

理床铺、端屎端尿,洗伤换药,补衣服,还演唱自己编写的歌。为战争服务作出了贡献,野战军前方总指挥部授予文工团女同志“妇女之光”的奖旗。给燕平荣记了三等功。

    19488月在壶梯山燕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5 20日西安解放,西北文工团进城后把一个个创作、改编、移植的新歌剧送往工厂、农村、兵营和校园。燕平在新歌剧《保卫村政权》中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伪善嘴脸地地道道的关中地主婆。同年在《白毛女》剧中饰演喜儿,受到观众的好评。

    1953年周总理率领慰问团到旅顺、大连。燕平在团里担任独唱、领唱。周总理邀她共舞,总理亲切地问她:“你那首信天游唱得很好,你是陕北人吗?”之后他又告诉她:“要走自己的路,向人民学习,让人民喜欢。”从此后,这16个字就刻在了燕平的心里。1956年燕平学了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提高声乐技巧,被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录取。周总理知道后,委托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同志向燕平转达了“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各条路上都需要有人扛旗……”的教诲,总理要她保持人民哺育的风格,并丰富它,发展它,再回到人民中。

    此后,她悉心向民间音乐学习,向民间艺术学习。50年代末,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到西安演出,她每场必到。侧幕、台口、灯光槽的边上都是她学习的好地方。有一年,梅兰芳到西安演出,不巧她卧病在床,她就让家人搀扶着观看那永远珍惜的演出。她不仅热衷学习京剧艺术的特长,她还学习眉户、碗碗腔、秦腔、川剧、河南和河北

梆子,并求教于名演员常香玉、丁果仙、牛贵英等。另外她也很迷恋山西、内蒙、新疆、甘肃、青海、东北、河北、河南等地的民歌,从中吸取营养。在歌剧《兰花花》中,有一段写解除错怪红梅的大段倾诉,其中一句:“十七年的苦情说不完……”她就运用了丁果仙的唱腔艺术。在“抢亲”一场中又用戏曲中的碎步、走边、出手上鱼等动作体现兰花花内心的爱与恨。当时中国剧协田汉看完后说:“把歌剧推向一个新的品位。”1959年冬她随陕西省代表团赴福建慰问解放军。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志士陈嘉庚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她,后来排演歌剧《红珊瑚》中,珊妹那动人心弦的激情,很大程度得益于这次活动的感性积累。

    要实践周总理的教诲,光演唱是不够的,还要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因此,她抓紧一切时间,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系统、反复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她曾在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草原之歌》、《兰花花》、《红鹰》、《红珊瑚》、《神泉支队》、《江姐》等30多部戏里担任主要角色。并参加电影《雪海银山》的拍摄,她曾被群众誉为“人民最喜爱的歌手”、“又红又专的好演员”。荣获国际奖和省级以上“甲等演员”、“先进工作者”等20多项奖励,1959年以劳动模范身份赴北京登上观礼台。1960年出席首次全国文联文教、卫生、新闻出版社群英大会。

    燕平的艺术天才不仅在群众中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文革”后期,1973年的一天突然接到新华社杜修贤同志的通知:周总理要见她。经过“文革”磨难,当时她的心情如浪花翻涌,千头万绪难以言表。总理握着她的手问还唱不唱歌?她说:“从‘文革’开始就不唱了。”总理痛惜地说:“哦,八年没唱啦……,你还可以唱嘛!”她说:“我头发都白了,眼睛也花了。”“头发白了也能唱,眼睛花了也能唱!”并又谈起了中国的民族音乐,总理说:“《横山里下来游击队》这道歌好好改改,作为纪念刘志丹的歌……,把民间的东西好好加工、提炼。好的保留下来,不好的去掉,要好好搞几首革命民歌出来。”总理在工作繁杂身体欠佳的时候还如此地关心民族音乐,对燕平鼓舞很大,不久她参加了《红灯记》的排演,饰演李奶奶。

    1950年冬她随高鹏带领的青海工作队慰问修筑青藏公路的民工、解放军。这五个月的日子里,强悍的藏族歌舞、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民乐营养。

    1957年燕平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她演唱的《兰花花》被评为优秀节目,并被选拔参加东柏林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她获得联欢节独唱比赛优秀奖。不久燕平又回中国青年艺术团,开始历时一年的东欧八国巡回演出,其中有东德、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及苏联。在奥地利公演时,艺术团被安排在艺术品位较高的歌剧院演出,她演唱《兰花花》赢得了阵阵掌声。在捷克举行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会上,她演唱了歌剧《刘胡兰》插曲《数九寒天下大雪》和《兰花花》等曲目,受到东欧国家的无比喜爱。以至于1953年罗马尼亚部队歌舞团访华演出时,在中国歌曲一栏里仅有一首,就是《兰花花》。回国后《兰花花》连同《信天游》灌制成唱片,作为中国民歌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内外播放。

    1953年燕平随中央慰问团赴东北慰问苏联红军及当地群众。同年3月随中央慰问团赴朝为参战志愿军演出。

    在亚非拉和平大会期间,周总理指名让她去演唱《兰花花》。

    1959年冬,陕西省代表团又出访美国、泰国、尼泊尔。香港等地。她也随团出访。

    燕平在国内、国外演唱的民歌《信天游——对面沟里流河水》、《歌唱志愿军》、《南来的雁北去的风》、《赶牲灵》、《跑旱船》、《刘志丹》、《枣园一盏灯》、《周总理视察进村来》、《人民总理人民爱》、《扬眉剑出鞘》、《出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成为人民喜闻乐听的歌曲。

    1978年她调至中央民族乐团工作。1979年率领一支文艺队伍慰问广西海防前线的广大官兵,受到慰问团团长王震和文化部的表彰。

    1980年她又带着中央民族乐团到陕北演出,受到老乡的热情接待。

    在我国艺术团赴美参加奥林匹克艺术团的演出时,燕平曾是该团的艺术指导。当时带去的节目有《春江花月夜》、《秦王破阵乐》、《二泉映月》、《老虎磨牙》、《鸭子拌嘴》……。开始美国给中国安排的场次少,剧场小,票价低。但第一场演出后,轰动了美国,6美元的票价最后80美元也难买到,美国一位著名演奏家看后,感慨地表示说:“真不知道中国音乐这么精彩。表现手段到音乐语汇都是了不起的。”中国民族音乐在海外引起轰动,中华民族在西方乐坛上扬眉吐气。

    燕平从1960年开始,先后兼任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歌舞、乐团省级以上表演团体的党政主要领导。1978年调至中央民族乐团任党委书记、副团长。

    她是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第二、三、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她的事迹被选入《世界优秀人才》、《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外文艺名人肖像》、《中华成功者》等近20种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