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学前专教研室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务科 > 学前专教研室 > 正文

学前专教研室2022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2-23    点击量:

学前专教研室2022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前专教研室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在校区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各项工作,还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工作简要汇报。

一、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科研成果

1.通过纵向比较,发表论文数量增多,质量提高。2021年度论文数量为3篇,期刊均为普刊;2022年度发表论文11篇,其中赵希宁老师论文《李子洲:一代英烈 千秋功臣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级),论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核心)

2.项目申报积极性提升,立项数量和质量也在提升。

1)校级项目3项,分别是:苏金凤主持榆林学院2022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转型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贺小瑜主持《转型背景下以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研究》;赵希宁老师《绥德师范校史与榆林学院校史有效衔接研究》

2)市级项目1项:苏金凤主持榆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专项资金规划项目《“双减”背景下榆林市县域义务教育公平研究》

3)横向项目1项:实现零的突破,何小轮拿到校区实践教学基地的横向项目。

 (4)著作:薛岗担任《学前儿童卫生学》副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

(二)获奖情况

1.教学比赛:校区7位老师参加榆林学院组织的教学比赛,学前专教研室有3位;校区有3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学前专教研室何小轮和贺小瑜2两位荣获一等奖。    

2.实践教学:校区共有5位教师被学院评为“实践教学先进个人”,学前专教研室有何小轮、张巧丽、宋斌琴3位老师。与此同时,姚娜老师被授予2021年度榆林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贺小瑜和姚娜老师在“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征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三)产教融合

教研室先后有1人在教育实习基地挂职,10人顶岗。顶岗挂职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具体包括:联合教研活动,党建加业务活动,对接实习见习工作,开展“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双方教师听课交流,校区教师与幼儿园老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校区与教育实习基地更好的融合贡献教研室的一份力量。

(四)师资建设

  本学期有六位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位老师参加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  一位老师在陕师大访问学习。大家都在积极地努力的提升自己。

(五)教研室活动

  根据学院和校区工作安排,教研室相关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整个学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学前21专科班开展了“立德树人、共筑师魂”演讲比赛;配合教务科,举办首届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学前20级全体举行“数据时代 统计我行”活动成果展示;通过首届毕业生教学比赛发现学生对指南掌握不清楚,于是针对我们第二届全体毕业生举行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知识竞赛活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疫情期间,缺乏线上思维。疫情的突然袭击,封城封校,学生返乡,居家办公,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线上思维缺乏,大家工作略显得有些懈怠,影响活动的开展。希望疫情赶紧结束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有线上思维,适应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较少。教研室教师在教学竞赛方面参加积极性和参赛结果整体不错,但在指导学生参赛方面还很欠缺,作为今后工作计划进行开展。

(三)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科研成果集中在个别老师身上,整体科研水平仍需提高。

三、工作思路与整改措施

(一)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比赛是一个竞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对师生都是一种锻炼和提高。教研室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赛相关信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

(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大家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获批数量也在增加,但申报项目中大多仍然是“单打独斗”,没有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有组织科研。俗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教研室教师整体的科研能力。

  1.线上+线下,线上听相关讲座,线下参加学术活动会议;

  2.自主+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学习,多思考,结合团队的力量,多交流,多探讨。

  3.明确方向+组建团队。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尽量可能的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成员组建团队。

  最后,我想说转型最艰难的时期我们已经度过,今后我们将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不抱怨,不拖沓,可能在我们工作中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