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教研室2022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前专教研室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在校区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各项工作,还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工作简要汇报。
一、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科研成果
1.通过纵向比较,发表论文数量增多,质量提高。2021年度论文数量为3篇,期刊均为普刊;2022年度发表论文11篇,其中赵希宁老师论文《李子洲:一代英烈 千秋功臣》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级),论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核心)
2.项目申报积极性提升,立项数量和质量也在提升。
(1)校级项目3项,分别是:苏金凤主持榆林学院2022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转型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贺小瑜主持《转型背景下以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研究》;赵希宁老师《绥德师范校史与榆林学院校史有效衔接研究》
(2)市级项目1项:苏金凤主持榆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专项资金规划项目《“双减”背景下榆林市县域义务教育公平研究》
(3)横向项目1项:实现零的突破,何小轮拿到校区实践教学基地的横向项目。
(4)著作:薛岗担任《学前儿童卫生学》副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
(二)获奖情况
1.教学比赛:校区7位老师参加榆林学院组织的教学比赛,学前专教研室有3位;校区有3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学前专教研室何小轮和贺小瑜2两位荣获一等奖。
2.实践教学:校区共有5位教师被学院评为“实践教学先进个人”,学前专教研室有何小轮、张巧丽、宋斌琴3位老师。与此同时,姚娜老师被授予2021年度榆林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贺小瑜和姚娜老师在“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征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三)产教融合
教研室先后有1人在教育实习基地挂职,10人顶岗。顶岗挂职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具体包括:联合教研活动,党建加业务活动,对接实习见习工作,开展“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双方教师听课交流,校区教师与幼儿园老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校区与教育实习基地更好的融合贡献教研室的一份力量。
(四)师资建设
本学期有六位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位老师参加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 一位老师在陕师大访问学习。大家都在积极地努力的提升自己。
(五)教研室活动
根据学院和校区工作安排,教研室相关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整个学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学前21专科班开展了“立德树人、共筑师魂”演讲比赛;配合教务科,举办首届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学前20级全体举行“数据时代 统计我行”活动成果展示;通过首届毕业生教学比赛发现学生对指南掌握不清楚,于是针对我们第二届全体毕业生举行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知识竞赛活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疫情期间,缺乏线上思维。疫情的突然袭击,封城封校,学生返乡,居家办公,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线上思维缺乏,大家工作略显得有些懈怠,影响活动的开展。希望疫情赶紧结束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有线上思维,适应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较少。教研室教师在教学竞赛方面参加积极性和参赛结果整体不错,但在指导学生参赛方面还很欠缺,作为今后工作计划进行开展。
(三)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科研成果集中在个别老师身上,整体科研水平仍需提高。
三、工作思路与整改措施
(一)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比赛是一个竞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对师生都是一种锻炼和提高。教研室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赛相关信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
(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大家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获批数量也在增加,但申报项目中大多仍然是“单打独斗”,没有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有组织科研。俗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教研室教师整体的科研能力。
1.线上+线下,线上听相关讲座,线下参加学术活动会议;
2.自主+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学习,多思考,结合团队的力量,多交流,多探讨。
3.明确方向+组建团队。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尽量可能的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成员组建团队。
最后,我想说转型最艰难的时期我们已经度过,今后我们将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不抱怨,不拖沓,可能在我们工作中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定会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