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课堂教学规范
(讨论稿)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为了加强教学管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课堂秩序,根据学校教学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范。
一、教师规范
1.要扛起意识形态责任。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纪律,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与中央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2.要端正教学态度。课前要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要注意仪表仪态,衣着整齐端庄,教态大方。
3.要遵守上课时间。遵守时间,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同时要严格考勤学生。
4.要严格课堂纪律。严格上课纪律,不得擅自调、停课或请他人代课。不得中途擅离教学场所,上课时不干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5.要备齐教学资料。必须携带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必要的教学工具,严禁无准备上课。
6.要加强课堂组织。认真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对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要及时提醒,保证抬头率。
7.要灵活教学方式。结合课程特点,灵活利用项目式、案例式、探究式、合作式、信息化等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8.要规范语言板书。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充分利用板书,且书写工整有条理。
9.要积极互动交流。保持与学生互动,随时提问,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0.要及时总结反思。课后要求学生温故复习,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或练习并批改,做好教学反思,总结提高。
二、学生规范
1.要精心课前准备。认真预习,做好课前准备,必须携带教材、笔记本和笔,提前十分钟到达上课地点。
2.要遵守课堂纪律。自觉遵守和维护课堂纪律,上课期间应关闭手机(教学需要除外)等通讯设备,禁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3.要踊跃课堂互动。课堂上应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4.要崇尚文明礼貌。尊重老师,未经老师许可,不得随意进出教室,课堂上应举止言行得体,不得有不文明的言语和举动。
5.要爱护教室卫生。安排值日生课间擦黑板,保证教室干净卫生,不得携带食物、饮料等进入课堂食用,不得在教学楼和教室内吸烟。
6.要保持良好形象。保持良好个人形象,课堂着装应得体,不得穿拖鞋、背心上课,不穿奇装异服。
7.要合理安排作息。早睡早起,保证上课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禁止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
8.要严格上课时间。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因病因事不能正常上课,应履行有关请假手续,并当堂交给任课教师。
9.要敢于抒发己见。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要尊重老师的教学,对老师的讲解和批评虚心接受,不与老师发生争执。
10.要融会贯通运用。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梳理课堂笔记,广泛阅读专业参考书,巩固所学知识。
榆林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案(修订)
教学质量是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能力,将“学生中心”理念落实到教学环节,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特修订《榆林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
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促进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也为教师业务考核、晋升、评优、评先等提供依据。
二、基本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3.实效性、简约性。
三、“方案”修订的主要依据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榆林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院发〔2023〕54号)《榆林学院高质量推进特色鲜明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实施意见》(榆林学院党发〔2024〕7号),《榆林学院教师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修订)》(院发[2014]21号)等。
四、榆林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学生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
权重 |
评价标准 |
1教学态度 |
0.1 |
上课认真负责,精神饱满;课前准备充分,按时上下课;注重教书育人,传播“正能量”。 |
2教学内容 |
0.35 |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新颖,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教材处理得当,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引进学科新成果。 |
3教学方法 |
0.15 |
教学方法灵活,启发性强,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语言流畅,板书工整、简洁;课堂管理严格,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4教学效果 |
0.30 |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抬头率高、满意度高;学完课程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
5辅导答疑及作业批改 |
0.10 |
按规定时间和地点辅导答疑;辅导方法灵活,有针对性,效果明显;作业批改认真,有反馈。 |
(二)学校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
权重 |
评价标准 |
1教学态度 |
0.1 |
师德优秀、治学严谨、准备充分;遵守教学大纲,按教学计划授课;严格课堂考勤与管理、秩序良好、按时上下课;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注重教书育人,传播“正能量”。 |
2教学内容 |
0.40 |
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进度适宜;观点正确、表达清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能吸收学科新成果;能充分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
3教学方法 |
0.2 |
教学方法得当、互动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平台技术使用熟练灵活、切换自如;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感染力强;多媒体及板书设计合理,PPT 等教学资源结构清晰、可视性好。 |
4教学组织 |
0.1 |
导入新课自然、贴切,目的性强,能够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课程学习目标;教学组织紧凑,应变能力强,课堂气氛活跃;课末归纳小结清晰、准确,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
5教学效果 |
0.2 |
学生到课率高、抬头率高、参与度高、满意度高;能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
(三)二级学院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评价标准 |
1育人能力 |
0.15 |
育人能力 |
1 |
按时上下课,无迟到早退现象,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潜心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严格课堂考勤与管理,课堂秩序良好; 能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2材料完整 |
0.15 |
1.1教学 大纲 |
0.4 |
每门课程均有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合理,教学目标可衡量、可评价,考核方式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融入了思政元素。 |
1.2授课 计划 |
0.2 |
独立开设的课程(包括单列实验课)均有授课计划;授课计划科学合理。 |
1.3教案 |
0.4 |
授课须有纸质教案或教学设计;教师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内容;教学内容、顺序与授课计划基本同步;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恰当,教学手段与方法先进合理。 |
3课程教学 |
0.4 |
教学效果 |
0.5 |
学生到课率高、抬头率高;课堂互动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能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准确率较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
教学能力 |
0.5 |
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态自然、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能吸收学科新成果;充分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教学组织紧凑,应变能力强;对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
4学生指导 |
0.15 |
学生指导 |
1 |
按要求进行辅导答疑,指导学生;实践类课程指导科学规范、记录详实,学生学习效果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重点指导帮助。 |
5.工作贡献 |
0.15 |
工作贡献 |
1 |
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的会议、项目申报、教学比赛等活动;按时完成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及科研项目。 |
(四)同行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评价标准 |
1课堂教学 |
0.6 |
教学 态度 |
0.2 |
治学严谨、准备充分;遵守教学大纲,按教学计划授课;严格课堂考勤与管理、秩序良好、按时上下课;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注重教书育人,传播“正能量”。 |
教学 内容 |
0.3 |
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进度适宜;内容有深度、广度,体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吸收学科新成果,反映学科前沿,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
教学 方法 |
0.2 |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师生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多媒体及板书设计合理,PPT 等教学资源结构清晰、可视性好。 |
教学 效果 |
0.3 |
学生到课率高、抬头率高,聚精会神听讲;课堂气氛活跃,育人效果好;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2考试考查 |
0.2 |
命题 |
0.4 |
试卷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内容和形式能反映学生相关能力;试题有深度和广度,难易适中,考核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A、B卷重复率不能超过20%,避免与近四年试题雷同。 |
阅卷 |
0.1 |
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及评阅规定进行阅卷,试卷上有阅卷人、登分人、审核人的签名,核分准确无误,有复评复查记录。给分改动处有教研室主任签名。 |
课程目标达成分析报告 |
0.3 |
有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里考核方式规定计算达成度;存在问题分析到位,改进措施详实可行;各项成绩有材料支撑或证明。 |
试卷归档 |
0.2 |
试卷装订规范;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命题合理性审核表、空白试题(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平时成绩表、考试成绩表、课程达成情况分析报告、试卷(按学号顺序整理)等材料齐全;有专门存放试卷的地点;有试卷目录。 |
专业建设贡献 |
0.2 |
专业建设贡献 |
1 |
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参加教研室各项活动、课程建设;指导本专业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有反应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相关成果及支撑材料;拓展实习见习基地,帮助学生就业。 |
五、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一)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采取网上评教(见附件1)方式进行。学校于每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网上评教活动,学生对本学期全部课程网上评教后,方能进行成绩查询及下学期网上选课等操作,评教结束后质评办将及时汇总评教结果。
(二)学校评价
由校领导、校教学督导或校外专家按照本“方案”(见附件2)对所听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听课结束将评价结果报质评办。
(三)二级学院评价
各二级学院可以按照本方案做好评价工作,也可依据“方案”指导思想,制定符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并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报质评办备案,作为实施评价的依据。二级学院评价的主体是院领导班子和院教学督导,每学期评价一次,于学期末在教务系统上传评价结果。
(四)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以专业为单位,由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的教师按照评价指标(见附件4)对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每学期一次,每位教师于学期末在教务系统对同行进行评价。
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生成与等级的确定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评价分将进行扣分处理:
1.教学事故评价总分扣除5分;
2.检查时学生出勤率低于80%,评价总分将被扣除2分;检查时学生出勤率低于50%,评价总分将被扣除4分;
3.学校和学院认定的对课堂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其他情形将视情节做扣分处理。
(二)评价结果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学生评价分×70%+督导评价分×10%+二级学院评价分×10%+同行评价分×10%。质评办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进行汇总,生成教师个人的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的等级标准
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值范围是:优秀≥90 分,75 分≤良好<90 分,60 分≤合格<75 分,不合格<60 分)。
七、评价结果的使用
(一)各学院对教学质量评价不合格的教师提出整改要求,持续考察整改效果,若连续两学期不合格,则停止教学工作,推荐参加校内外教学培训,培训结束后经所在学院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承担授课任务。
(二)质评办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状况作出全面分析,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评价结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反馈。
(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八、其他
(一)本“方案”适用于学校所有任课教师。
(二)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榆林学院教师教学质量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案(修订)》(院发〔2014〕21 号)废止。
(三)本“方案”由质评办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