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教务科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校区本科化发展关键的一年,也是校区办学专业、招生类别、学生数量最多的一年,秋季有三十个教学班,八套人才培养体系,近百门课程。今年教务科在校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下,广大师生的积极配合下,充分结合各类实际,和各职能部门精密合作,创造性的开展了一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扎实开展教务工作
3月13日完成分类考试面试,3月27日进行单招本科宣传;后期进行几轮招生宣传,顺利完成了21级专升本、公费师范生、单招本科和专科的入学信息对接核查等工作。3月6日,9月4-5日完成上学年两学期补考工作;3月20日,10月16日完成学历提升班考试和19级毕业相片采集工作;完成几千百余人的普通话、教资、英语等级等的报名考试。
探索公费师范生双师授课模式,在授课形式、运行管理等方面夯实,召开了数次同课双师实效调研会。按照教育部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结合课程夯实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培养合格的幼小老师,在大一安排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公共体育等公共课,重点布局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基础课程教学法等专业课,开设三笔字与琴法、舞蹈、声乐、美术等课程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协同教育学院完成师范认证各类指标填报。
协调建设普通话测试室,蒙氏教室,处理数百次多媒体问题,改造部室网段问题,发布了教学活动报道若干。优化专业技能训练环境,组建师范能力训练实验室。改进图书馆自习室环境,完善书法、舞蹈、钢琴、画室等部室管理办法,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环境,走进各功能部室随处可见学习和练习的学生,学风浓郁。
二、稳步推进师资培养
在大量调研沟通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实际春季外聘八位老师,安排翟小宝等六位老师访学;秋季外聘七位老师,安排安静等五位老师访学;教师学历稳步提升,鲍芬攻读博士,张彩艳、裴浩考上硕士;组织部分老师几轮次赴本部听课和外出考察,继续熏陶发展老师们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
春季在教学工作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安排18位老师参与全国中小幼教资阅卷工作,有力提升了教师素质,促进了常规师范性教学。鼓励师生发展拼搏,追赶超越,进行青年教师课堂竞赛,师生几次不同类型赛教收获满满。
三、积极提升教研能力
为了加强融合互联互通,提升校区本科化教学科研能力,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图书馆、国资处、教务处等部门多次举行了党史学习和教研活动。3月24日在领导推动下,建立了图书馆互通育人机制。名师讲坛效果显著,形成教师积极申报教研项目的良好氛围,立项75项,资助经费53.3万元;目前教师在论文发表,教材专著的编写和出版,各类研讨交流方面积极性高,后期计划整合奖励措施予以推进;推进教师申报课程思政项目,结合新时代课程思政,用百年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激励绥师学子赓续奋斗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区特色课程思政初具规模。
为了满足课程实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创造性的安排见习活动随课堂进行。春季分批次十几位老师带领学前20专、20本、学前19专学生赴绥师附幼、绥德二幼开展课堂见习。挂牌实习实践基地三所,绥师附幼,绥德二幼,春笋幼儿园,目前子洲、绥德县教育局达成协议,因疫情延期。
四、常规奖赛评比督导
为鼓励在校生专升本、教资、考研备考,举行多轮次普通话、英语三级等颁奖;4月20号进行师范生教学比赛。10月18日完成全员综合素质大赛,充分结合建党百年鼓励各班都进行文艺汇演;组建了督导、信息员团队开展督导工作;开展一一对应的导师制;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推动师生家校互联互通,形成学习生活实践结合社会实际的培养发展路径。
积极推动教研室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先后进行讲故事、弹唱、讲课、舞蹈、绘本展示、英语演讲、思政演讲等比赛,环保服装秀,英语绘本,英语书法、三笔字展示、幼儿园授课、绘本故事、校史征文等专业技能活动。按照师范专业特点,在校史故事、文艺汇演等方面,提升学生讲演能力;结合课堂见习、竞赛比赛等,提升学生协调能力;师生人人讲校史、举办红色运动会,提升学生强国能力;在各专业实践、核心课程上比赛奖励,提升学生竞赛能力;贯彻小组合作教学改革,在各类活动组织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存在问题:教学改革与管理体制改革不够锐意大胆,教学方式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升。努力方向:加大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完善和加强功能教室和管理;加强专业能力辅导团队建设,形成多样师生共同体。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变化,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我们,必须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坚信,有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下,明年的教务工作一定会上新台阶!
教务科科长王朝晖 2021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