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二级院系“金课”建设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各二级学院、绥德师范校区:
为提高一线教师教学水平,全面实施“互联网+教学在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生态建设2.0”项目“百团大战”计划,推广混合式教学和在线课程建设,打造榆林学院金课,助推各二级院系“一流课程”的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以及OBE导向下的课程改革,将“金课”建设有针对性的落实到各学科专业的教学中。现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绥德师范校区牵头,“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具体落实,推动各二级院系“金课”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 “代表性课程”遴选与前期培训(2021.10-2021.11)
1.“代表性课程”遴选
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榆林学院“互联网+教学工作坊”将派专员联络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负责人,沟通培训目标,对接培训相关事宜。各院按照要求,认真遴选“代表性课程”(准一流课程),由于项目将开展“一对一”培训指导服务,原则上每个专业申报1至2门代表新课程参加后期课程培训与建设,已获批或有一定基础的在建“一流课程”优先申报,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会员优先申报,课程负责人态度积极并已开展了一定程度的课改工作优先申报。各院系认真遴选“代表性课程”,填写榆林学院二级学院“代表性课程”推荐表(附表1),于2021年11月前报送各院系联络员,完成登记注册。
建议各二级学院出台配套的激励措施,并尽快形成正式文件。各院系领导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为实施教改的团队和教师提供经费和激励政策支持。例如,一门“一流课程”建设支持1-2万元建设经费;在职称评审中优先推荐;在“金课”大赛、教学创新大赛、微课竞赛、教案评比、课改项目、教师评优等申报中具有优先资格。
2.前期培训
2021年11月上旬,榆林学院“互联网+教学工作坊”培训师团队将集中对“代表性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进行前期培训,内容涉及“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理论与成果展示,各院系“代表性课程”负责任人应按要求准时参加培训,培训课时可计入“继续教育课时”。具体培训安排如下:
培训师 |
培训内容与主题 |
培训时间 |
培训地点 |
戴斌 |
锻造“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 |
待定 |
6614教学创新工作室 |
郭东敏 |
关于“对分课堂”的一点思考 |
待定 |
6614教学创新工作室 |
高燕 |
混合式教学设计 |
待定 |
6614教学创新工作室 |
刘红霞 |
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
待定 |
6614教学创新工作室 |
郭小平 |
PPT课件的制作与美化 |
待定 |
6614教学创新工作室 |
唐忠江 |
基于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
待定 |
6614教学创新工作室 |
李晓焱 |
“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探索 |
待定 |
6614教学创新工作室 |
二、第二阶段 专家定向指导与课程建设实施(2021.11-2022.4)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培训师团队以及工作坊外聘专家将定向对“代表性课程”建设进行实践培训与课程实施指导。内容涉及OBE成果导向下的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方案设计、线上教学资源组织与实施、微课制作与PPT设计、线下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教学评价与总结等。榆林学院“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将全方位支持各院“代表性课程”建设,并联系校外各专业“课改名师”进行专项辅导和全程跟踪推进。
1.“代表性课程”建设实操培训
“互联网+教学工作坊”在各专业工作坊筹建完成之后,分期对全体教改会员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操训练。内容涉及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上教学资源收集与整合、线下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性评价设计和教育技术平台的使用与维护等。培训对课程建设将设定阶段性的升级要求,各课程负责人应按照要求按时完成课程升级任务。
2.课程建设的准备
各二级院系在课程确立后,应积极开展OBE导向下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工作,课程负责人要针对该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大纲升级;教学方案的设计;线上、线下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设计;线上教学平台搭建等工作。
3.课程建设的实施
“代表性课程”建设遵循“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的建设原则,各课程负责人在阶段性实操培训的基础上,同时对所负责的课程进行升级改造,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课程负责人可直接对接“一对一”培训师答疑解决,或提交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集体研究解决。对实施过程中的较疑难问题,工作坊还可以联系外聘专家提供“点对点”服务。各“代表性课程”建设的实施时间应严格控制在项目规定的周期内,以免耽误省级“一流课程”的申报工作。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绥德师范校区、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团队将全程跟踪课程建设,为“代表性课程”的升级保驾护航。
三、第三阶段 课程验收、评价和总结(2022.3-2022.4)
1.验收内容
各“代表性课程”完成一轮教学实践后,需要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阶段性教学过程视频、线上教学视频资源等全套教学材料和教学研究论文、教学类竞赛、教学项目成果等奖励证书。
2.课程评价
①学生评价。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后,各二级学院调查学生的接受程度、体验感受、和满意度调查报告。②行业评价。各二级学院聘请本专业的课改教学专家,包括本校和国内知名“课改专家”参与具体的评价和指导工作。
3.总结
2022年3月至4月,将在全校范围内对各院“代表性课程”建设进行总结。届时,互组织方将搭建“教学创新者说”主题沙龙和教学创新“直播节目”等平台,为“代表新课程”负责任人以及校内其他教师提供交流和推广的机会。各“代表性课程”在一轮课改理论与实践完成后,要继续进行课程“迭代”,并在二级学院积极分享和推广课程建设成果,在各院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形势。同时,为下一轮省级“一流课程”的申报做好充分准备。各二级院要建立课程改革运行保障、激励与评价长效机制,为下一阶段打造省级、国家级金课做好准备。
榆林学院“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将竭诚为您提供服务!请各院系高度重视,请一线教师踊跃报名参加!
各二级学院联络员:
郭东敏 戴 斌15596529639/18149122255(绥德师范校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晓虎 李晓焱13381300041/13509121611(文学院 政法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唐忠江13669148556(外国语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高 燕18909125518(信息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刘红霞17719630982(教育学院 艺术学院)
郭小平13468891091(体育学院 能源工程学院)
榆林学院教务处 教师发展中心
绥德师范校区
互联网+教学创新工作坊
2021年10月1日
附表1 榆林学院二级学院“代表性课程”推荐表
所在院系 |
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 |
课程负责人姓名 |
联系电话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2 互联网+教学在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生态建设2.0 实施步骤与标准
运行阶段 子项目名称 |
校级互联网+教学 工作坊升级建设 |
“百团大战” |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 (校内定制版) |
第一阶段 |
团队升级 |
课改指导专家库建设 |
1.0版线上+线下对接研究 |
运行时间 |
2021.7-2021.9 |
2021.7-2021.9 |
2021.7-2021.9 |
第二阶段 |
工作坊流程化改造 |
“代表性课程”建设与实践指导 |
校内“教学创新者说”主题沙龙 教学创新直播节目 |
运行时间 |
2021.9-2021.12 |
2021.11-2022.4 |
2021.9-2022.7 |
第三阶段 |
工作室与录影棚升级改造 |
教学案例收集与研究 |
撰写混合式教学指南手册 |
运行时间 |
2021.12-2022.7 |
2022.3-2022.4 |
2022.3-2022.5 |
第四阶段 |
|
撰写校内“金课”案例集 |
撰写项目报告 |
运行时间 |
|
2021.4-2022.5 |
2022.4-2022.5 |
附表3 互联网+教学在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生态建设2.0项目实施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