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情怀

知名校友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校友情怀 > 知名校友 > 正文

张汉夫校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08-12-10    点击量:

 

   

张汉夫(1930)绥德县张家圪崂村人。

祖辈务农,家境贫寒。爷爷有兄弟六人,父辈兄弟五人,父亲排行老四。因受陕北“闹红军”的影响,父亲和五叔都参加了共产党。舅舅也很早就参加了革命,解放后任甘肃省粮食厅厅长、财办主任。张汉夫在兄弟六人中居老大,儿时经常见到父亲和叔叔们在村里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幼小的心灵便感受到了革命的冲击。四五岁时,在村里上冬学。约五六岁时,便进人了比较正规的识字班。九岁时,任区长的五叔喜欢他爱读书、好学习,就把他认作自己的儿子,送他到绥德干部子弟学校和实验二小住校读书。19443月,14岁的张汉夫在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考上了绥德师范。1945年担任该校青年团总支书记。这一年参加了八路军攻克国民党盘踞的镇川堡的战斗。1946到绥德师范教导处工作(同时继续读书),这年底到第二年上半年,被组织抽调到佳县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征兵和土改。

1947年底被组织选调到亚洲部(当时党中央在陕北的代号)政治部工作。1948年随中央机关由陕北杨家沟出发到河北省建平县南庄,在中组部干部处工作。19493月进入北京后,继续在中组部干部处工作,参与研究干部职务任免程序、管理权限和考察方法等一系列适应建国后新形势要求的干部管理办法,主要从事省部级以上干部的考核等管理工作。1955年被任命为中组部巡视员,在此期间,兼任过中组部机关团总支副书记,当选为部机关党委委员、中直机关团委常委。19583月,选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使馆留学生管理处(留苏学生党委)工作,后为该处负责人,直至1963年回国。这几年正是中苏关系由友好向破裂逆转的特殊时期,张汉夫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经常深人到留学生中间,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内形势,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回国后到高教部任机关人事处处长。不久调回中组部,继续从事对省部级以上干部的考核等管理工作。1965年参加工作组到山西太谷县搞“四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靠边站,又因被诬为“苏联特务”而被审查,1969年下放干校。1972年初恢复工作,在冶金部政治部先搞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后任干部一处处长、冶金部审干办公室负责人。此间经常到研究院所、钢铁企业去调查研究,曾在包头钢铁公司蹲点数月,接触了很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了冶金工业的基本情况。

1978年调回中组部审干局工作。19793月中组部成立党政干部局,任党政干部局一处处长,1981年任副局长,19838月任局长。198412月任地方干部局局长。张汉夫在中组部30多年,在从事干部管理工作期间,他下工夫接触干部、了解干部,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使自己成为干部管理的“活字典”,参加了许多省、部级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配备工作。

19883月,张汉夫任人事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在部党组领导下,协助部长具体领导了人才流动、干部调配、专家工作、军队转业于部安置、非教育系统留学人员管理和国务院管理干部的考核、任免等工作。在此期间,兼任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副组长。19933月起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任社会福利组副组长、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