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情怀

知名校友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校友情怀 > 知名校友 > 正文

王 焱校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08-12-10    点击量:

 

    

 

  焱(1931~),原名王奇祥。绥德县义合镇王家坪村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陕西省乐团团长,陕西省音协副主席,《音乐天地》主编、陕西省社会音乐学校校长等职。

1943年毕业于义合完小。在校期间,喜爱音乐,学会吹笛子,拉二胡,指挥全校同学唱歌。曾被评为全校模范儿童,在报章上受到表

扬。1944年冬考入绥德师范学校28班(乙班),次年参加学校合唱团,之后,加入绥师文工团,担任演奏员,并参与原绥德地区文工团合唱,深受音乐家周云深、王元方的教诲与影响,在班级和学校担任歌咏指挥。194711月调入绥德地区文工团,参加乐队工作。为《白毛女》、《刘胡兰》、《穷人恨》等剧伴奏。1948年在延安写出处女作《解放军大进军》(诗人戈壁舟作词)在全国试唱,指导教师是王元方。同年为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写过两首曲子。从此,奠定了音乐创作的志向。1949年夏进入西安,随后,所在的西北文工团二团与一团合并。1950年担任乐队副队长,兼任乐队指挥。先后为《王贵与李香香》、《战友《如兄如弟》、《白毛女》等剧担任指挥。1953年向朝鲜人民艺术团指挥家金基德学习指挥,并指挥演出了管弦乐曲《打麦曲》(朝鲜作品)、《瑶族舞曲》、《未完成交响乐》、《西伯利亚大草原》等中外交响乐,在西安地区引起注视。1956年参加全国首届音乐节,指挥合唱,在北京受到好评;同年,在中国交响乐指挥训练班学习,师从德国指挥家戈林教授。1960年至1962年期间,任西安市歌舞剧院歌舞指挥,执棒指挥过大合唱《下四川》(刘烽作曲)、

《祖国颂》(刘炽作曲)、《延河照样流》(关鹤岩作曲),以及舞剧《秦岭游击队》、歌舞《花儿与少年》、《陕北组舞》、《送荷包》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1960年为歌剧《义和团》作曲,该剧在西安、山西、内蒙古等地演出,反响强烈。196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作曲家杜鸣心教授。在校期间创作的《公社闹春耕》、《俺队来了个好后生》、《夸夸俺的山沟沟》等,

经常在音乐会演出。器乐曲《牧马之歌》(单簧管独奏曲)成为学校教材,该作品现在被指定为全国考级的曲目。1965年返回陕西省歌舞剧院,任歌剧团专职作曲创作组组长。曾先后与人合作了歌剧《丹峰儿女》、《飒爽英姿》、《刘志丹》、《飘香的花手帕》、《洪流》等。1976年创作《毛主席恩情比海深》,郭兰英演唱,轰动全国。1981年随中国音协创作组赴大兴安岭地区采风,创作的《森林静悄悄》、《鄂伦春摇篮曲》、《林营曲》、《大兴安岭的眼睛》等作品,在京演出,并被录制成盒带,其中《森林静悄悄》、先后由歌唱家叶英、崔岩光、安金玉等人演唱,均获得极大成功。1982年之后,为电影《渔岛怒潮》、《忠烈千秋》、《瓜熟蒂落》以及电视剧《未被处决的新娘》等谱曲,其中《瓜熟蒂落》的音乐,因其浓郁的山东地方风格,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受到好评,有些段落由中央歌舞团乐队演出,并被录制成盒带。

    19853月任陕西省乐团团长。任职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加强交响乐队与合唱队的排练与演出。曾先后带团赴京参加首届全国合唱节,以及西北音乐周兰州、乌鲁木齐的合唱音乐会和交响音乐会演出,获得成功。另外,与西安音乐学院乐队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系列交响乐,尤其是邀请指挥家郑小瑛执捧指挥的《第九交响乐(合唱交响乐)》在西安地区以及全国引起轰动。在任期间,创作并演出的作品有交响大合唱《古城之光》、交响组歌《昆仑之歌》(西北风情)、《黑色的阳光》(该作品反映神木煤矿)、歌曲《黄土情》、《我们热爱伟大的党》等。1989年以作曲家身份出访德国。

    1991年离休。在家赋闲,偶尔创作。2002年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大红鹰杯)由业余歌手陈向钧演唱的《喊一声我的大黄河》和专业歌手刘茹演唱的《忘不了的山歌》,是近年来的作品,并为西北大学庆祝百年建校创作了校歌。

    40余年来共创作大小作品千余件(部),其中60余件(部)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大量作品出版发行,录制唱片、盒带,其代表作《毛主席恩情比海深》唱遍大江南北,深受欢迎,显示了创作上的成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西安市文化系统、陕西省歌舞剧院、陕西省文化系统甲级优秀工作者、一级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其业绩分别载人《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等辞书。此外,出版歌曲集《缅山美》,撰写音乐论文、评论、随笔数十篇,散见于全国各报刊上。

附:代表作——冯健雪演唱的《毛主席恩情比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