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动态

校区新闻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校区动态 > 校区新闻 > 正文

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根脉——榆林学院师生祭扫绥德县革命烈士陵园

来源:党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4-02    点击量:

  4月2日,榆林学院30余名学子与绥德师范校区部分学子在许云华校长的带领下,来到绥德县大理河畔的绥德县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祭奠英灵,现场为当代学子上了一堂活生生红色革命课。

  绥德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地方政府为纪念和安葬革命先驱李子洲以及其他绥德籍革命烈士而建造的,本地人习惯称其"子洲陵"。

  榆林学院从绥德师范走来,肇始于1923年创建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是一所革命历史悠久,红色基因深厚的学校。学校作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篇章,镌刻了一座又一座名垂千古的历史丰碑。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73名四师师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其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其精神高山仰止、永垂史册。

  李子洲名登瀛,字子洲1892年12月23日出生陕西省绥德县城一个小手工业者(银匠)家庭。1912年春考入三秦公学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3年毕业,先后在渭北中学、榆林中学任教。1924年,出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李子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北党团组织的创建人、西北革命的播火者。

  李子洲作为主要领导者,曾参与了“五四”爱国运动、进步刊物《秦钟》《共进》半月刊的创办和陕西旅京青年进步组织共进社的创建工作。1924年冬,受李大钊先生的委托,在四师成立陕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绥德小组,第二年成立中共绥德(四师)支部,发展了教员田伯英、韩叙勋、李瑞阳和学生白明善、杜嗣尧、马瑞昌、李明轩、马明方40余名党员,为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根据地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培养了大量的革命人才,四师也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西北革命策源地和活动中心,被称为陕北的“上海大学”,李子洲被人们称为“西北的守常”(李大钊字守常)。

  1927年,李子洲出任西安中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四·一二”事变后,李子洲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负责省委军事工作。10月,发动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他又领导筹划了渭华起义。11月,省委书记潘自力被捕,李子洲代理陕西省委书记。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李子洲被捕入狱。1929年6月18日,李子洲校长因国民党新军阀迫害,病逝于西安西华门的国民党军事法庭监狱,时年37岁。去世前给他的妹妹李登岳留下绝笔家书:“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

  百年风雨,筚路蓝缕,“四师”经历了战争年代的烽火洗礼与和平年代几度变迁。2017年,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与榆林学院合并,增挂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校牌,保留原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校牌。许云华校长对榆林学院的师生深情的说,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有多少英雄儿女像李子洲校长一样为了自己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让我们继承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奋发图强,不断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薛岗     审核:郭东敏    照片:张浩